文化养老|老年读者为何爱上图书馆?



开栏的话: “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自今年初14部门联合印发的《“乐龄乐读、乐学乐为”老年阅读行动方案》以来,上海加快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步伐,以文化艺术浸润银龄生活。本报今起推出“文化养老”系列,通过一个馆、一堂课、一支志愿服务队等小切口,探视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银发族的日常生活,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提供上海样本。
上海图书馆东馆三楼阅读广场,窗边正对户外绿意的沙发椅空了出来,80岁的读者邢文彦拿着选好的两本书赶紧坐了过去。“这个位置坐着舒服,外面是树林,眼睛看书久了会疲劳,正好抬头看看绿。”邢文彦退休前从事书法工作,平时爱看碑帖字画类的书。刚从扬州旅行回来没两天,就在家里呆不住了——吃过早午饭就从徐家汇坐地铁到上图东馆,读到傍晚再回家吃晚饭,“不出去旅游的时候,一周至少来个两三次,每次待五个小时以上。”
昨天发布的《2024年上海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报告》显示,60至80岁的老年读者群是沪上图书馆三大活跃读者群之一。而过去一年,上图东馆接待的60岁以上读者有近15万人次。什么魔力让老年读者喜欢“泡”在这里?邢文彦说,“这里干净整洁,书多,服务态度也好,喝热水很方便,还有来了就能上网。”这是通用服务,上图东馆还为老年读者定制了多样化服务:15秒就能从压缩状态自动成型的电动轮椅,放大至70倍的电子助视仪,适应轮椅的低位服务台,及时换新的多语种大字本图书专架,随处可见的辅助阅读设备……一系列人性化的创新举措,让银龄群体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提升生活品质。

70岁的读者胡春生在三楼智能书架最前面一排新书书架找到心仪的《黄宏嘉传》,传记类是他的最爱。“这边书更新快,我两个月来一次,每次借十来本回去看。20多年前淮海路馆刚建好我就办了读者证,东馆建好后更近了,地铁四站路就到。”采访过程中,很多老年读者都是上图淮海路馆、东馆的常客,馆际间的通借通还让他们倍感方便。
据上图读者服务中心主题阅览一部主任许圆德介绍,该馆在内容供给上尽可能充分考虑老年读者的需求,东馆自开馆以来就着力推动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的适老化。馆内开架355种中外报纸、1053种期刊,定期更新品种并专为老年读者配备更具舒适感的斜面报刊阅读桌,桌子中间设计的空档可以放保温杯、眼镜等,还能借用放大镜、老花镜。报刊区特设视力友好的大字本图书专架,开架约900余册,涵盖中、英、日等多语种。

家住浦东高行镇的老年读者金小明和孙女是上图东馆的常客,记者探馆时她们正在大字本图书专架旁的有声读物区试听。“带她来借点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我也顺便听些自己想听的书。”照顾到老年读者的听书需求,上图东馆二楼开出广播图书馆,定期更新精品视听内容资源。读者通过现场提供的平板和耳机,或者在东馆500米范围内简易操作智能手机,即可观看与听赏。此外,东馆的主题馆每月定期推出健康类、科普类讲座,为银发族提供更为多元的知识体验。而“爷爷奶奶讲故事”比赛、“梦想读书会”阅读活动展示等,调动银龄读者的自主性,让他们成为阅读推广的主角。
“我喜欢借健康类、声乐类的书。”满头白发的陶先生精神矍铄,挎着帆布袋健步如飞,“但就是视力不好,阅读起来费劲。”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他走进一楼无障碍阅览室,这里配有10台不同种类的助视仪,最多可放大至70倍,还能调节页面颜色和感光度。他拿出新借的图书试了试,“果然清晰了许多,以后可以常来这里。”
说话间,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在馆员的搀扶下前来借轮椅,工作人员为其调至电动模式,并手把手教了使用方法。“馆内面积大,楼层高,对于体力不算太好的老人,可以来无障碍阅览室和寄存处免费借轮椅。”许圆德透露,上图一线服务窗口建立了“首问责任制”,首位接待馆员即为“首接负责人”。尤其在为老年读者提供服务时,遇事不推诿,必要时将老年读者引导至相关部门或服务区域进行交接。

记者注意到,各楼层接待处设有“高低台”,低台下方镂空,方便轮椅停留;馆内各楼层均设置无障碍厕所,配备无障碍电梯,确保行动不便的老年读者能够轻松通行。
老年读者甚至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阅读服务:上图每月准备剪报册并寄送到福利院老人手中。上海“享借”平台通过网上借阅、邮寄上门的方式,将图书直接送达读者家中。残障读者可免费借听书设备“听书郎”,周期为120天,从30T、5000多集的图书讲座资源中自选下载,并由上图东馆免费寄送。这一服务开展两年多来,上图东馆平均每月要发80多单快递。




-
露天电影离我们远去了吗?|南方深读
广州从化赤草村篮球场,一个春日的夜晚,一场露天电影即将放映。孩子们三三两两地一边做游戏、一边在球场等待,放映员调试着装备和灯光,很快做好准备工作。赤草村篮球场上,小朋友在观看露天电影。 曾经,农村娱乐方式相对匮乏,放映露天电影对村民来说就像一场节日庆典。可以想象,那时大家聚在一块银幕下,带着小板凳, -
供需对接助服装产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孙铭阳)近日,全省纺织服装产业供需对接会在哈尔滨举办,旨在构筑服装产业特色化优势,推动我省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供需双方对接合作。会议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联合组织,省直13个部门30余家服装产业对接单位、6家省内知名服装企业参会。对接会上,以黑龙江三特纺织服装产业(集团)有限公 -
产融协同,融资租赁赋能新能源产业集群加速跑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3日讯(记者 邱嘉熙)近日,融资租赁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走进园区”产融交流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场)在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火热举办。活动汇聚政府部门、学术专家、金融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150余人,通过政策解读、技术研讨、圆桌对话及项目路演,探索产融协同创新路径 -
衡阳师范学院:春日“职”达号启航
学生咨询现场。毕业生手持简历穿梭各个招聘展位。红网时刻新闻3月24日讯(通讯员 陈嫣妍 朱雅洁 覃雅君 摄影 谷琳娜)3月22日,衡阳师范学院2025届毕业生大型供需见面会暨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在东校区校友广场隆重举行。上午9时,随着供需见面会正式启幕,260余家企业展位 -
春来候鸟归!甘肃环县甜水堡水库成“候鸟天堂”
央广网兰州3月25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乔洁 郭海霞)春风轻拂,绿意萌动。近日,在甘肃环县甜水堡水库,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成群的候鸟或振翅翱翔、或悠然觅食、或在水面上轻盈游动,与碧蓝清透的水库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成群的候鸟在甜水堡水库振翅翱翔(央广网发 乔洁 摄)2023年8月,盐环定扬 -
德方纳米参与制订,首项补锂技术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郑恺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4号国家标准公告,由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方纳米”)及其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当升科技、万润新能、邦普循环、厦钨新能、赣锋锂业、长远锂科、福安青美、巴斯夫杉杉等锂电 -
最近爆火的“水泥”,原来是潮汕人最爱吃的“土”,网友:加上姜葱蒜,我能吃一大坨
“煲仔饭”“人头饭”“油炸鬼”……相信不少外地人在来广东之前听到这些食物的名词都会瑟瑟发抖有人调侃“四条腿的除了桌子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广东人什么都敢吃这句话不只是说说而已一种看似“水泥”的美食竟能成为一座城市的味觉符号?揭阳涂虾正是这样一道独特美味放上葱姜蒜,爆炒“痞老板”涂虾非虾,而是原产于榕江的 -
迪庆州2名干部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据迪庆州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迪庆州委批准,迪庆州纪委监委对迪庆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唐仕鹏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唐仕鹏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大肆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赔偿协议签订、 -
成都天府五街“有味道”?城管回应:管网大量异物堆积致污水外溢丨云求助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今天的天府五街有点臭。”3月24日上午,网友在社交平台发了一篇“有味道”的帖子,照片中,成都天府五街与天府大道交叉口满地污水,不少网友评论“路过时闻到了臭味”。情况真的如此吗?污水从哪里来的?25日,接到多名网友咨询求助的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3月24日上午天府五街与天府大 -
所有人都在接入DeepSeek,自研大模型还有必要吗?
文|江瀚视野最近这一段时间,无论是谁都必须要承认一个现实,这就是DeepSeek彻底火遍了全网,这个国产大模型所带来的冲击一点都不比当时ChatGpt推出的时候差,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接入DeepSeek,似乎如果不接入就直接“Out”了,但是面对着DeepSeek的席卷之势,让人不禁想问自研大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