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激活非遗之美
【记者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王禹欣
国家级非遗白纸坊太狮队首度亮相北京北海公园,呈现震撼的舞狮技艺;鱼灯巡游、英歌舞等传统民俗活动强势破圈,在社交平台掀起传播热潮;融合非遗元素的“文化游”“非遗游”产品层出不穷,正成为大众休闲消费的新潮流……这是首个非遗春节期间,全国各地上演的非遗盛宴。
何止春节!近年来,“非遗热”持续攀升,体验非遗渐成社会新风尚,彰显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蓬勃生命力。
如何让更多古老的非遗绽放新活力,更好地走进今日的生活?这是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

江苏苏州“观绣园”传习所内,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在刺绣。新华社发
非遗文化随时代发展历久弥新
“非遗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与历史传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李世刚深有感触,“非遗涵盖了传统技艺、民俗活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诸多领域,记录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变迁和精神追求,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憧憬,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脉络,仿佛生动诉说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在李世刚的记忆里,非遗之美始终扎根于生活沃土。他童年时目睹宗家庄年画艺人以木版为纸、刻刀为笔,将乡土社会的审美追求凝固在一张张木版年画里。“那些大红、中黄、紫、蓝等鲜艳的颜色,给人以热烈欢快、震撼鲜活的视觉感受。无论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还是乡村生活,人们最淳朴的希冀和最火热的现实都记录在木版年画上。”
李世刚认为,非遗之美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当前,我们已经从早期对非遗符号元素的低阶提取、简单复制、直接挪用,转变为更注重文化表达、文化呈现和文化内涵的深度阐释。”他观察到,那些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回字纹、万字纹等传统元素,经过符号化转译,正以其抽象化的美学基因融入现代艺术语境,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湖北武汉的任炜汉绣工作室内,工作人员在绣制汉绣作品。新华社发
85后的年轻“绣郎”张雪是非遗苏绣的第四代传承人。在他看来,“万物皆可刺绣”。如何让苏绣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具有“当代性”,是张雪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题材方面,传统苏绣题材较为局限,多为山水、花鸟、人物等。如今,苏绣的题材更加广泛,包括动漫形象、各类地图、企业产品等,甚至可以定制化地表现各种现代元素。将非遗形式与现代产品相结合,更符合当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这种创新不仅让苏绣焕然一新,还可以不断提升苏绣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张雪说。
在守正基础上创新,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在张雪的作品《星空》中,宇宙星系的主题和苏绣的各种针法技艺就产生了“化学反应”。
“看到星球的轨道,就好像看到了一圈圈的银线,觉得轨道可以用银线以盘金绣的针法去表现;看到太阳发出的光芒,就像苏绣里面的集套针法……”张雪说起自己作品的灵感来源,滔滔不绝。传统苏绣,光针法就有9大类40多种,但现在常用的刺绣针法不超过6种。而这部作品用了20多种针法,每个星球都用了2种以上针法,可以说是一部苏绣针法的“教科书”。“我觉得苏绣可以很‘现代’,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四川崇州,非遗产品设计师在编制“熊猫抱竹”盖碗茶杯。新华社发
非遗传承驶入数字化“快车道”
贵州大山深处的侗族村寨,80岁的侗族大歌传承人手持智能手机,通过5G网络向千里之外的观众展示原生态民歌的魅力;敦煌莫高窟的数字修复实验室中,高精度扫描设备正逐层还原壁画的历史痕迹……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让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有了科技赋能,“非遗+”模式进入了“文化基因+科技载体”的新阶段,加速了非遗传承创新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
“非遗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通过建立非遗数据库和监测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非遗的保存状态,不仅为未来的创新和传播提供数据支持,还能够将脆弱或损坏的文物信息永久保存,避免进一步损毁。”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江红表示,非遗项目往往涉及内涵丰富的表演技艺、文化背景,这些内容的数字化需要高精度、细节化的数据采集处理,对技术支持有较高要求。
“以太极拳的传承创新为例,通过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可以精确地追踪拳师在演练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包括手势、步法、身段的变化以及力量的传递等,对太极拳的一招一式进行全方位、高精度地记录,不仅避免了传统记录手段可能出现的误差和遗漏,还为后续的教学、研究和传承提供了翔实而准确的资料。”在刘江红看来,“太极拳数字人的推出,以及众多太极拳传承人、拳师等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展示、分享教学,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参与,也极大激发了人们对太极拳的学习热情。但由于非遗项目的复杂性、动态性等客观原因,目前非遗的数字化进程仍然相对缓慢。”

云南南涧,彝族跳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右)在给小朋友传授跳菜技艺。新华社发
在张雪的创作历程中,先进科技也带来了更多美的“打开方式”。其作品《玉兰蝴蝶》就采用了前沿的形状记忆合金(SMA),探索“科技+非遗”的更多形式。
“在人靠近时,只要用指尖轻触表面,玉兰花即刻悄然绽放,蝴蝶也会翩然振翅起舞;玉兰花瓣用的是白色丝线,因光感材料的应用,在阳光或紫外线灯下呈现出了紫色。”张雪介绍,这种动态化的表达,让苏绣从静态的艺术变成了可以互动的体验,也改变了观众对传统非遗的认知。
同时,在新型数字媒介手段的加持下,非遗的艺术之美和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可以被更加广泛地传播,促进人们对其全面认知与了解。“从前,苏绣的学习门槛一直很高,但现在,数字化教育工具让这一切变得不同。比如,一些小程序通过AR/VR技术还原苏绣创作过程,让学习者在虚拟空间中获得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苏绣文化。”张雪说。

山东日照黑陶邢艺术厂内烧制的黑陶。新华社发
加强政策支撑 形成创新合力
近年来,“非遗+”的概念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新消费场景下,效率导向的消费习惯促使线上渠道成为非遗传承创新的主阵地。根据相关短视频平台的报告,在首个非遗春节期间,各类非遗传承人、创作者发布非遗内容,带动非遗相关抖音视频总播放量破1679亿,平均每天有17.3万场非遗直播;非遗好物成抢手“新年货”,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33.7%;逛吃打卡带动非遗体验消费潮,生活服务非遗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139%。
“随着人们对传统节庆活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游戏’等成为消费热点。”在李世刚看来,唯有不断完善相关机制设计,加强政策支撑,才能让非遗创新行稳致远。
“一方面,加强文旅、教育、经济等多部门政策之间协同,重点支持非遗传承人培养、传承基地建设、数字化保护以及市场推广,形成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合力。另一方面,制定各类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依法维护非遗传承人合法权益,提升全社会特别是非遗项目集中的地区、非遗行业和从业者对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在具体实践方面,李世刚建议推动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深度融合,如开发剪纸艺术衍生品、刺绣元素时尚服饰等,让传统技艺以实用化、艺术化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安徽宣城泾县,国民油布伞厂的工人在晾晒泾县油布伞。新华社发
我国对非遗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传承人的支持扶持力度,通过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经费资助等方式,鼓励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活动,并组织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研修培训,实现全覆盖;《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现代设计的结合……
刘江红表示,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是推动非遗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提升传承人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等,培养更多非遗创新传承的“生力军”。
“一方面推动非遗教育年轻化,通过将非遗纳入高校课程等方式,构建‘非遗进校园’常态化机制;另一方面完善传承人动态评估体系,搭建大师工作坊、非遗创新实验室等平台,强化传承人的市场运营能力。”刘江红说,“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传承人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为非遗传承人提供系统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设置非遗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非遗保护与教育研究所等机构,为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提供更多平台,为非遗传承储备后续人才。”
(项目统筹:光明日报记者 赵斌艺、韩业庭)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1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露天电影离我们远去了吗?|南方深读
广州从化赤草村篮球场,一个春日的夜晚,一场露天电影即将放映。孩子们三三两两地一边做游戏、一边在球场等待,放映员调试着装备和灯光,很快做好准备工作。赤草村篮球场上,小朋友在观看露天电影。 曾经,农村娱乐方式相对匮乏,放映露天电影对村民来说就像一场节日庆典。可以想象,那时大家聚在一块银幕下,带着小板凳, -
供需对接助服装产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孙铭阳)近日,全省纺织服装产业供需对接会在哈尔滨举办,旨在构筑服装产业特色化优势,推动我省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供需双方对接合作。会议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联合组织,省直13个部门30余家服装产业对接单位、6家省内知名服装企业参会。对接会上,以黑龙江三特纺织服装产业(集团)有限公 -
产融协同,融资租赁赋能新能源产业集群加速跑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3日讯(记者 邱嘉熙)近日,融资租赁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走进园区”产融交流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场)在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火热举办。活动汇聚政府部门、学术专家、金融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150余人,通过政策解读、技术研讨、圆桌对话及项目路演,探索产融协同创新路径 -
衡阳师范学院:春日“职”达号启航
学生咨询现场。毕业生手持简历穿梭各个招聘展位。红网时刻新闻3月24日讯(通讯员 陈嫣妍 朱雅洁 覃雅君 摄影 谷琳娜)3月22日,衡阳师范学院2025届毕业生大型供需见面会暨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在东校区校友广场隆重举行。上午9时,随着供需见面会正式启幕,260余家企业展位 -
春来候鸟归!甘肃环县甜水堡水库成“候鸟天堂”
央广网兰州3月25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乔洁 郭海霞)春风轻拂,绿意萌动。近日,在甘肃环县甜水堡水库,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成群的候鸟或振翅翱翔、或悠然觅食、或在水面上轻盈游动,与碧蓝清透的水库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成群的候鸟在甜水堡水库振翅翱翔(央广网发 乔洁 摄)2023年8月,盐环定扬 -
德方纳米参与制订,首项补锂技术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郑恺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4号国家标准公告,由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方纳米”)及其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当升科技、万润新能、邦普循环、厦钨新能、赣锋锂业、长远锂科、福安青美、巴斯夫杉杉等锂电 -
最近爆火的“水泥”,原来是潮汕人最爱吃的“土”,网友:加上姜葱蒜,我能吃一大坨
“煲仔饭”“人头饭”“油炸鬼”……相信不少外地人在来广东之前听到这些食物的名词都会瑟瑟发抖有人调侃“四条腿的除了桌子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广东人什么都敢吃这句话不只是说说而已一种看似“水泥”的美食竟能成为一座城市的味觉符号?揭阳涂虾正是这样一道独特美味放上葱姜蒜,爆炒“痞老板”涂虾非虾,而是原产于榕江的 -
迪庆州2名干部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据迪庆州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迪庆州委批准,迪庆州纪委监委对迪庆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唐仕鹏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唐仕鹏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大肆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赔偿协议签订、 -
成都天府五街“有味道”?城管回应:管网大量异物堆积致污水外溢丨云求助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今天的天府五街有点臭。”3月24日上午,网友在社交平台发了一篇“有味道”的帖子,照片中,成都天府五街与天府大道交叉口满地污水,不少网友评论“路过时闻到了臭味”。情况真的如此吗?污水从哪里来的?25日,接到多名网友咨询求助的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3月24日上午天府五街与天府大 -
所有人都在接入DeepSeek,自研大模型还有必要吗?
文|江瀚视野最近这一段时间,无论是谁都必须要承认一个现实,这就是DeepSeek彻底火遍了全网,这个国产大模型所带来的冲击一点都不比当时ChatGpt推出的时候差,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接入DeepSeek,似乎如果不接入就直接“Out”了,但是面对着DeepSeek的席卷之势,让人不禁想问自研大模